关于印发驻马店市落实《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》实施方案的通知

2019-06-04 行业新闻 |

 咨询电话:138 0371 5544    微信: 嵌入微信.png

 

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

 

驻政办〔201958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关于印发驻马店市落实《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

创新专项》实施方案的通知

 

各县、区人民政府,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、经济开发区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,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:

驻马店市落实<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>实施方案》已经市政府同意见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落实。

 

 

      2019514

 

 

驻马店市落实《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

创新专项》实施方案

 

为落实《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“十百千”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豫政办〔201911号)精神,承接省“十百千”创新专项,结合我市实际,市政府决定实施好我市科技创新专项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总体要求
   
(一)总体思路

按照“目标导向、集成资源、重点突破、支撑发展”的要求,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化目标,围绕重点产业、聚焦重点环节、依托重点企业,瞄准颠覆性技术、紧盯前沿引领技术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强化现代工程技术,上下结合、市县联动、部门协同,每年实施5项科技创新示范专项、60项创新应用专项,加快核心技术突破,加速创新成果转化。通过专项实施,牵引带动“四个一批”(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、平台、人才、机构)提质增效,发展壮大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   
(二)基本原则
    1.
聚焦重点。围绕市委、市政府战略部署,紧盯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创新需求,结合地方特色优势,抓住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,带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。
    2.
深化改革。突破体制机制障碍,顺应创新主体多元、活动多样、路径多变的新趋势,不断强化政府创新服务和政策支持,协同推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各项改革,形成多元参与、协同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,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能。
    3.
统筹布局。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,以创新示范专项为带动提效的线、以创新应用专项为整体提升的面,连线、成面相结合,形成梯次部署、逐级提升、接续推进。
    4.
目标导向。以提升优势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,着眼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瓶颈,着力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,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有机融合,实现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推动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    5.
协调联动。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,充分调动各县区、各部门的积极性,强化部门协同、省市县联动,统筹配置创新资源,形成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、各尽所能的推进合力。
   
(三)主要目标

2020年,重点依托创新引领型企业、平台、人才、机构,分二个层级组织落实河南省“十百千”转型升级创新专项,不断扩大高质量创新供给:
   
——市级层面每年组织实施5项科技创新示范专项,支撑主导优势产业提质增效,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。
   
——以县区和市直单位为主体每年推动实施60项左右创新应用专项,推动各县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。
   
实施期间,市县联动每年投入财政科技经费不低于1100万元,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。引导带动各类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不低于2亿元,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60项以上,形成科技创新成果20项以上。

二、组织实施
   
(一)突出带动提效,每年实施5项科技创新示范专项
    1.
基本思路。围绕我市主导优势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升级,结合各县区特色和行业实际需求,选准重点,找好切入点,统筹创新资源,聚焦关键共性技术,坚持体系化布局、全链条设计、一体化实施,每年实施5项目标导向明确、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创新示范专项,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,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。
    2.
组织方式。由市科技局牵头,组织专家从各县区和市直单位对已立项实施、并支持科技经费的创新应用专项中筛选一批目标导向明确、技术路线清晰、组织程度较高、在全市具有创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引领专项,组织有关部门咨询论证、提出立项建议,报市政府研究后立项实施。

在支持方式上,对产业化项目以后补助为主,综合考虑承担单位实际投入经费、已获财政支持情况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后补助额度,各级财政支持经费总额不超过项目研发投入的30%;对公益类项目以前支持和年度稳定支持为主,总体核算项目经费预算后,根据年度研发预算需求拨付项目经费。在支持额度上,支持创新示范专项一般为100万元左右。按照省市县联动的总体要求,对筛选出的创新示范专项,由项目企业所属地同级财政先给予支持,市级择优给予一定比例后补助,并推荐纳入省级创新示范专项备选库。
    3.
年度目标。每年启动1批,每批5项。
   
(二)强化整体提升,每年实施60项创新应用专项
    1.
基本思路。按照“地方自主、突出特色、成面重效、应用提升”的原则,由各县区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,聚焦现代工程技术,启动实施60项左右推动产业快速发展、形成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应用专项。各县区创新应用专项要协同一致,着力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,加快形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面,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科技创新名片。
    2.
组织方式。创新应用专项采取县级统筹、自主实施的方式,由各县区按照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关要求,依托本地优势企业或科研机构等,联合优势创新力量组织实施。创新应用专项纳入全省“十百千”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管理体系,实行清单化管理。对实施成效显著、带动效应突出的创新应用专项,择优纳入省、市级创新示范专项备选库,并优先推荐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、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等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予以后续支持。
    3.
年度目标。每年启动1批,每批60项左右,每项支持经费10万元以上。
    三、重点领域
    (一)高端装备制造

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服务化为重点,突出特色优势,强化高端突破,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。在主导优势产业,重点聚焦汽车装备、农业畜牧机械等领域,围绕专用汽车新型材料、轻型材料、环保涂装开发新型高效功能齐全的专用汽车新品种,开发高效智能农业畜牧机械、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等高性能农机产品。

(二)新型材料

加快新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突破和应用,推动新材料向结构功能复合化、器件制品集成化、制备过程绿色化方向发展。在金属材料领域,以高端装备专用有色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生产为目的,遵循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,着力突破高端装备专用有色金属材料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,开发新型铝合金及加工工艺装备。在化工材料领域,大力发展以特种工程塑料、聚酯树脂材料、煤化工材料等关键技术。在新型无级非金属领域,研发电子超薄电子玻璃等功能材料。

(三)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

围绕推动能源应用向清洁、高效、低碳转型,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,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。在新能源领域,研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产品,可再生能源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,工业余能回收利用设备等新能源装备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重点研发纯电动、燃料电池、增程式电动汽车、突破电池管理系统、电驱动总成、集成控制系统、新型动力电池、超级电容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。在汽车零部件领域,重点研发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。

(四)现代农业

以绿色、高效、高质量、可持续为方向,加强技术研发集成,提高粮食产能保障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在现代种业领域,加强农作物基因组、功能基因组、分子育种技术研发,构建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,巩固提升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芝麻、油菜等优势主导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能力,加大瓜果蔬药(中药材)和猪、肉牛、肉羊等重要畜禽品种选育力度,推进现代种业快速发展。在农艺农技领域,推进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,加快先进智能机械装备、设施农业、农产品精深加工、蔬菜育苗工厂化等装备研发和应用;突出生态、安全,研发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、农业面源污染、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低成本治理的循环发展技术和模式;突出低耗、集约,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保育、农业控水与高效节水灌溉、化肥农药减施增效、病虫监测预警、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技术的集成与推广示范。
   
(五)食品工业

以实现食品加工物流绿色高效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、保障消费者饮食营养健康为目标,加快推进产业化。在食品加工领域,围绕面粉和油料加工、速冻米面及调味食品、低温畜禽肉制品和乳制品、酒、饮料、冷链果蔬食品、香菇休闲食品、面制主食和功能性食品等,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。在食品安全领域,研发食品质量稳定与安全控制等技术,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加快推进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。
   
(六)
生物医药及健康

重点研发针对当地主要病种的化学药、生物技术药物,加强国家一类新药创制,积极开展抗肿瘤、心脑血管及相关药物的研究,加强仿制药开发和原料药的转型升级。培育中药品牌,促进中药原生态及规范化种植和深加工,加强现代中药研发和产业化。开展重大疫病的精准防治关键技术研究。

(七)节能环保

重点开展传统工业节能减排降耗和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,先进储能技术研发,能量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,煤炭高效利用开发与多级利用、燃煤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,可再生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,新型节能电器、绿色建筑及环保材料研发,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防控和修复技术研究,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、废气、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,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及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研究,生态修复和建设技术研究,海绵城市和智慧宜居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。

(八)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

重点研发食品、药品等监测、检测检验技术及安全控制处置技术,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,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、防范、救援技术及装备,信息安全技术,矿山生产安全、建筑施工安全、交通旅游安全、火灾消防、应急救援等技术。
    四、保障措施
    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科学谋划、统筹部署,各级、各部门联动实施创新示范专项和创新应用专项,明确分工、抓好落实,建立督导考核工作机制,强化项目跟踪服务,细化配套政策措施,做到领导到位、组织到位、措施到位。实行科研项目监督、检查、审计信息共享、结果互认。加强各类专项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,提高专项实施的系统性。鼓励各县区大胆探索实践,发挥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,激发创新动力。
   
(二)持续改革创新

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真正给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,突破创新瓶颈,激发创新活力。简化管理流程,按照“能放尽放”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、财、物自主支配权。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,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。创新组织模式,积极采用公开招标、竞争择优的方式,遴选确定科技创新专项;鼓励承担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,强化项目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;完善支持方式,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的跟踪评价,对实施成效明显、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,加大支持力度。
   
(三)强化资源融合

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,引导撬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,实现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、社会化利用。推动开放合作,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深度对接合作,高效引入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。强化市场扶持引导,鼓励企业积极研发重大技术装备,在市内重大工程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中优先采购使用,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应用。
   
(四)营造良好氛围

加强政策宣传,积极落实国家和省、市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建立健全激励创新、宽容失败、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,对确有重大探索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项目,可继续支持其选择不同技术路线开展相关研究。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条件、标准和程序决策,但资助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,相关领导干部和部门在勤勉尽责、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且没有获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,免除其决策责任。加强科研诚信建设,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,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实行“一票否决”,5年内禁止其申报省、市级政府奖励和科技计划等。开展总结评估,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及时总结专项实施成效,充分挖掘先进典型,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,为专项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。